退保本是保险行业的正常现象,但近来有不法分子打着“全额退保”“维权专家”的幌子,怂恿或诱骗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事项,诱导消费者采用涉嫌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维权,甚至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等,严重危害了金融秩序。
近日,南通市保险行业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陷阱,切勿相信从事所谓“代理退保”业务的组织或人员的虚假承诺,强化风险防范意识,守好自己的“钱袋子”。
“不需要消费者跑腿办理,只要提供身份证银行卡资料,再签署一份文件,我们可以帮忙全权代理退保,消费者无须参与,只要等着钱款到账后支付手续费即可,一条龙服务省心省力。”近年来,类似这样的“保险全额退保”小广告频繁出现在社交平台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“代理退保”等“套路”诈骗消费者,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尽管监管部门、保险公司不断提醒消费者警惕“代理退保”骗局,但投保人被骗的案例仍屡见不鲜。记者调查发现,在某公益性消费者服务平台上,多名退保人表示均遭遇到代理退保骗局。其中一位消费者表示,通过某平台添加某“律所工作人员”企业微信后,先支付了600元咨询费,在被拉进群后又支付了4500元服务费,但此后发现事实与之前描述不符;另一位投诉人在网上看到代理退保广告后联系对方,对方自称为资深专业退保团队,与保险公司关系特殊,能帮助她实现全额退保,结果该投诉人不仅损失5000元手续费,个人信息还被泄露,此后频繁收到推销电话和诈骗短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“代理退保”“代理维权”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,市面上甚至已出现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(以下简称黑产)和完整的非法利益链。
2023年,福州市连江县人民法院判决6名涉“代理退保”黑产人员犯“敲诈勒索罪”,依法判处拘役5个月至有期徒刑3年10个月不等的刑罚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案也是全国首例以“敲诈勒索罪”公诉案件判决的“代理退保”黑产案件。
何为“代理退保”?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《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执业失信行为认定指引》中,对“代理退保”活动有明确定义,即个人或团体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,以维护保险消费者权益为由,采取恶意投诉举报或者组织、指使、教唆、诱导客户非正常退保,侵害客户合法权益的活动。
那么,当前“代理退保”骗局有哪些套路呢?“不法组织或个人在实施骗局时,往往通过五大步骤进行套路,大家要警惕!”我市金融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,不法分子从虚假宣传、冒用身份,到谎言欺骗、怂恿退保,再从诱导代理、非法牟利,到伪造证据、要挟退保,最后再切断联系、反复施压,形成一条分工明确、组织严密的黑色产业链。在此期间,非法分子会以“材料费”“保证金”等理由进行收费,并要求投保人提供身份证、保单、银行卡、手机号等隐私信息,甚至要求消费者配合办理电话卡或银行卡。
消费者看似可以轻松退保,实则面临着多重风险。该负责人介绍,消费者首先陷入的便是资金损失,以及保险保障丧失、再投保费用上涨和被拒保的风险;其次,身份证、保单等个人信息泄露后,消费者容易遭遇精准诈骗;同时,在不法分子“指导”下伪造签名、病例等材料证据的行为,还可能涉嫌欺诈,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;此外,如果通过频繁投诉、闹访等方式施压,试图逼迫退保,消费者可能被列入“恶意投诉”黑名单,影响个人信用。
今年3月,公安部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部署开展为期6个月的金融领域“黑灰产”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;对此,我市公安、保险协会以及各相关保险公司迅速召开专题座谈会,切实推进打击保险领域“黑灰产”违法犯罪工作,为净化金融市场环境共同努力。
同时,为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、维护金融管理秩序,我市各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公益宣传等行动,从源头拦截风险。近日,某大型保险公司再出重拳,还启动了反“代理退保黑灰产”线索公开征集奖励行动,充分调动社会力量,广泛征集违法违规线索,全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与安全。据了解,此次行动中,若消费者提供的线索能成功锁定“黑灰产”代理机构,并推动监管部门行政处罚、公安机关立案或诉讼成功,该保险公司将依法依规视线索和案件情况予以奖励,最高奖励10万元。
打击金融“黑灰产”,没有旁观者。我市金融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,要树立科学保险消费理念,购买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;发生纠纷时,要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,防范非法代理维权侵害;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,防范受到不法行为侵害;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积极举报相关违法违规线索,凝聚社会力量,共筑金融安全长城。